分类 影视 下的文章

今晚下暴雨,风吹雷鸣,房东也不敢连网。上不了网,只好把《练习曲》看完。

《练习曲》讲述一个患有弱听的、即将毕业的台湾大学生——明相,骑着普通的自行车,背着个大吉他和一个大背包,进行7天环台湾岛旅行的故事。就在这个旅行中,碰到不同的人和事——平凡人的平凡故事,让人感受到每个人都在弹奏自己生命的练习曲。

可能有人会觉得导演是凭借公路来拼凑出个电影,但即使是拼凑,也是个好作品!通过经历不同的人与事,去感受这世界,这是旅游的真正乐趣。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就是凭着这份冲劲与信念,明相开始其环岛旅行。记得当年大学毕业时,我也想自己一个去旅行,算是作为一个毕业旅行吧。但是实习回去后都只有1个多月时间了,搞完毕业设计后,就剩下两三个星期。还有钱的问题,那时候刚升级完电脑,也没剩多少钱了。其实回想起来也很可惜,或者当时给自己太多理由了吧,现在又忙于工作,估计也没机会去旅行了。

一听到反町隆史的《Poison》就会想起《GTO麻辣教师》。可惜TV版没看完,但是前段时间看了电影版。

电影版讲叙的是鬼冢英吉去了北海道的某中学当代课老师,教育的也是个问题班(由问题学生组成的班级)。这是由小说版改编的,遗憾的是对该小说进行了大量的裁剪,只留下很小一部分的主要剧情。其主要表达的意思还是跟TV版一样: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学生的教育,才是教育。

电影版的亮点是有藤原纪香和田中丽奈的参与。不过藤原纪香显得有点胖,而田中丽奈的演技没有什么感觉。

PS. 1、以前曾买了个GTO动画版DVD光盘来看,可是只有第1集可以看,于是错过了动画版。TV版在香港ATV播放时,我正上初中,寄宿于学校,于是错过了TV版。幸好有一次在一个小书店发现小说版,于是只有完整地看了小说版。

2、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反町隆史的老婆是松岛菜菜子(TV版中冬月老师的扮演者),很意外!

3、反町隆史给我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与刘德华一起合演的《全职杀手》。

TVB电视剧《绝代商骄》终于在昨晚结束了。黄子华的独有幽默式表演风格确实带来挺多趣味的,佘诗曼的演技也配合得不错,整个电视剧还是不错的。可惜结局那场大战让人觉得是草草收场一样,一大败笔啊!整个电视剧,留下来的还是那些商业理论值得回味:

1)合理化烟幕。就像卖爆米花,大的跟小的相差两块钱,但是大的比小的多一倍,让顾客感觉买大的更便宜。其实杂费、租金是一样的,大的比小的只是多一下爆米花而已,就是说成本上基本没分别,但是卖大的利润多两块,而顾客感觉大的更加实惠。这样就达到一个双赢的结果。

2)财经人的股票指南。他们说大手买入,就是买一点;说买一点,就是不要买;说不要买,就是要沽;当他说沽的时候,就是沽也无谓。其实财经人也是人,他们做了这么多研究,肯定是自己吃完了才轮到你们吃。

3)CEO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公司,最重要是要有一位CEO,面对问题时就需要这个人来做抉择。当然,这涉及到企业管理方面的东西。(记得当年看《管理学(第7版)》感觉很有收获,但现在都没什么留下来了。)顺带一提:CFO,首席财政官或财务总监;COO,首席运营官或运营总监。(偶最感兴趣的是CTO,即首席技术官、技术长,或CIO,即首席信息官)

4)葡萄藤行销法。美国一家连锁炸圈饼店,一个炸圈只卖美金1元,但是3年内发展到全美国都有分店,总共赚了三千万美金。这间店铺是靠经销权、葡萄藤行销法,总的来说是靠口碑,口碑比广告更有效而成功的。

5)无商不奸。

6)便宜劳工。第一,工资报酬可以用非现金代替,避开法律规管;第二,合理利用廉价劳动力,例如流浪汉。近来看到一个网站再搞类似的东西,把资料电子化后(就是打字)用“飞信”发回就可以领工资。这样有效利用社会闲置的劳动力。

7)鲶鱼效应。以前的挪威人捉沙丁鱼,很多时候捉了它们运到岸上已经全部死光了。但是新鲜的沙丁鱼一定比死的畅销。后来他们想到一个好方法,就是把一条鲶鱼放在沙丁鱼当中,让鲶鱼去捕捉沙丁鱼,同时沙丁鱼就会提高警戒,所以沙丁鱼就会一直游泳,不会死掉。这在管理学上叫“鲶鱼效应”。(当年看《管理学(第7版)》好象没看到这个,不知道是不是忘掉了)就是说找个竞争者来提供员工的危机意识,让员工好好工作。

8)老人院与幼儿院的案例。把相邻的老人院和幼儿院合并,让老人家觉得有很多孙仔孙女那样,同时让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到尊老等东西,达到一个双赢互利的局面。

9)办公室生存之道的四大法宝。
    一、敷衍做法。例如:头七尾七,就是说一份报告书的前七页与后七页是实在的,中间那部分全是乱塞资料充数。又如:回答问题时,答对重点就可以了。
    二、假创作。就是说并非不创作,而是懒得创作。(就是说废话)
    三、虚应。不是不回应,而是一点点的回应。(差不多是重复人家刚才的话)
    四、陪笑。老板笑,就跟着笑。
    PS. 所谓的“扮公室”是说,假扮(假装)一下就可以拿到薪水。

10)轮流减价。两个卖花的店铺,左边低价,右边高价,顾客自然光顾左边的;然后轮到左边高价,右边低价,顾客就光顾右边的。如此轮流,知道两个店铺都卖完。这样又达到一个双赢的局面。

11)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红海代表着当前已存在的所有行业或业务,这是一个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代表着当前尚不存在的行业或业务,属未知的市场空间。红海战略就是在已知的市场空间里拼杀,争利润,但蓝海战略就是开拓新的市场,独享利润。

12)Accumulator。即累计股票期权,是一种结构性的衍生工具。你和银行签定合约,在一个期限里,定一个价钱买某个股票,到期如果市价高于定价,你就可以赚到差价。如果股票泡沫兴旺的话,你就有点眼光,Accumulator的确可以赚到快钱。但是如果你买的股票遇到跌市的话,你就要用差价的双倍价钱来接货,股市升不上去,你就要一直接下去,就像无底深潭一样。Accumulator就变成I kill you later。

13)二八定律。就是说八成的利润来自两成的产品。

14)长尾理论。长尾理论的基本原理是:只要存储和流通的渠道足够大,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所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可以和那些少数热销产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即众多小市场汇聚成可与主流大市场相匹敌的市场能量。
(出处: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6-06/21/content_4727372.htm
    http://wiki.mbalib.com/wiki/%E9%95%BF%E5%B0%BE%E7%90%86%E8%AE%BA

早上醒来,不愿起床,打开手机,把昨晚没看完的《爱情呼叫转移II》看完。

相对于第一部来说,这一部绝对是个垃圾作品。即使邀请了林嘉欣来做主角也挽救不了整部电影。主要是各个小故事的衔接太失败了,那结尾更是“雷”人(居然剪辑了北京奥运会的烟花来用)。算了,烂就一个字。

类似风格的电影还有《命运呼叫转移》、《爱情呼叫转移》、《桃花运》等(估计是同一个公司的作品)。个人感觉这几部当中还是《桃花运》拍得最好,几个女人的爱情故事穿插着的生活,还是值得一看的。

PS. 算起来已经3天没看书了,看来今天要努力了。

昨晚重温了我最喜欢的爱情电影——《两小无猜》!那感觉仍然是很正~!

一个荒唐、夸张、愚蠢的爱情故事,源自一个“敢不敢“的游戏,一只旋转木马的铁罐,一场人生赌博……最后只有两个字,浪漫!拍摄手法,故事叙述,场景衔接等都充满特色。众多的爱情电影,其浪漫手法不外乎具体的故事、音乐、场景、特效,一切浮于表面,而缺乏幻想与虚无,即内在的感情,因而也比不上此影片。加上那首主题曲《玫瑰色的生活》以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演绎方式一直回荡着,让人回味无穷。

记得上次看,也是第一次看,已经是3年前的事情了。那观后感仍然是那么强烈。

PS. 昨晚严重失眠,正确来说是无眠!中途起来把原来的Blog搬到这边(foxail.openwebster.com),也洗了两次澡,看了两个电影……到了6点多,想看日出,却由于多云而什么都看不到。到了7点多,到处给别人打电话嘈着要起床。然后将近8点,上班去。在公司整天迷迷糊糊的,总算把一天熬过去了。经过这次,我发现,原来人是可以不睡觉的。不过估计到了第三天就会挂了。

昨晚可能是太热了,居然睡不着,于是又打开手机看电影。幸好下了个新电影——《天堂之门》。

故事讲述一个无所事是的中年男子青山将人(长濑智也),因患末期脑癌而在医院遇到患心脏病和癌症的14岁少女晴美(福田麻由子)。将人得知这女孩因长期住院,连大海都没见过,于是决定帮她实现死前的愿望。两个面临死亡的人,带着什么也无所谓的信念,直奔大海。医院里的龙舌兰酒、偷高级跑车、持枪抢劫、挥霍来历不明的巨款、逃避警察的通缉、与黑帮的较量……终于实现了晴美的7个愿望后,将人来到海边,坐在沙滩上,靠在晴美的身边,离开了这个世界。

很多时候都会想,假如明天将要死去,那还有什么要做?其实每天的生活,我们都在不断地寻找活着的意义。片中那句“与其跪着活,不如跑着死”,告诉我们人生就算到了最后一刻,也要继续追寻着梦想!

说说演员吧。

长濑智也,对他的印象只停留在《巨星夫婿》的那个傻瓜形象当中。本片的颓废形象带给我很大的冲击,原来他也可以这么有实力的。

福田麻由子,从《下妻物语》到《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都一直在演女主角的童年形象。本片终于当了女一号,但其角色定位还是停留在那种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角色,没太大的突破。其笑容也算甜美,但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早上醒来,睡不着,于是那着手机看《博物馆之夜2(Night at the Museum 2: Battle of the Smithsonian)》。

剧情很简单。原来的博物馆面临改造,原有的展览品将被运到史密森尼博物院的地下仓库封存,包括那可以使所有展品在晚上活过来的牌匾。于是主角展开奇妙的拯救之夜。

 这次故事场景搬到世界最大的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院(Smithsonian Institution),带来更多的历史人物(可惜都是西方的历史人物)!时间跨度从第一部的几个夜晚浓缩到一个夜晚,剧情更加紧凑。但是第一部带来的新鲜感已不复存在了,导演再恶搞,也只能在历史人物上下手。风格也变得很像FOX公司的那些恶搞片(《Super Hero》、《这不是斯巴达(Meet the Spartan)》、《史诗大电影》、《约会电影》等等)。结局嘛,还是那样——主角又泡了个妞。

这样的电影,无聊的时候还是值得看看的。

Lolita少女 +  暴走族(飞车党)少女 + 一个叫下妻的乡村地方 = 《下妻物语》,这是我对该电影最直接的理解。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枪炮玫瑰(Gun and Rose)”。

看了《二十世纪少年》后,看到评论说该电影的风格跟《下妻物语》(原来已经是2004年的作品了)很相似,于是对《下妻物语》产生浓厚兴趣。今晚看了,感觉非常棒!

首先电影从整体上给人很流畅的感觉(看《女人不坏》时也有相同的感觉)。镜头、音乐、场景,与故事情节配合得非常好,导演还大量运用漫画方式来表达,出来的效果很搞笑。

两大女主角中,土屋安娜表现最好,暴走族少女“巫女”的演出非常到位。相比之下,深田恭子的Lolita少女“桃子”稍有欠缺,但是故事最后,深田恭子的暴走演出给人莫大的惊喜!

最后,虽然有很多东西想表达,却不知道写了什么……

PS. 关于Lolita的解释:(从 zhidao.baidu.com 搜索相关资料后归纳
Lolita最初本来是一部小说的名字,作者是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后来被拍成电影。书中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和一个只有12岁,叫Lolita的小女孩发生了性关系。所以“Lolita综合症”就是指恋童癖。在最早的1962年黑白电影里面,Lolita是那种年纪很小但是涂着指甲油嚼着香口胶的女孩,喜欢直视着别人的眼睛说话,让人无法逃避她。

Lolita这个词原本意思是“不纯洁的孩子”,但是发展到今日,则更多的是“少女”的代名词(并没有上述那种不纯洁意思了),和以往电影里表现出来的那种意思也相差甚远。

传入日本以后,Lolita成为了一种运用了很多皱褶和蕾丝的服装风格。而少女则被简化成Loli。Lolita在日本也出了服装品牌。需要解释一下的就是,水手服并不在Lolita的范围,水手服是作为制服存在的。Lolita并不是Cosplay,其可以是一种表现欲,却不是在扮演什么。也有解释说,Lolita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

Lolita同时也是一个法国的香水品牌。

上次从网吧拉了《烈日当空》这个电影回来看。但那网管没良心,电影只下了一半。今晚吃饭时终于从网上把它看完。

该电影透过几个高中生的角度来描述香港当代年轻人的世界,及其面对的社会问题。一个无聊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荒唐的事情——这个貌似就是电影的主题。无心向学的青少年、只顾赚钱不管家庭的父母、大陆来的年轻后母、校园暴力、毒品、性滥交、艳照门、自杀、中一(初一)女生厕所产子、黑社会的撕杀、高中女生卖淫求财贪虚荣、朋友的死亡、看不到的前途、会考(高考)……让人觉得年轻一代生活在灰暗的世界,却无知地傻笑。故事的最后,各个主角都在黑暗中找到一丝光明——那就是希望。

看过电影,我脑海里不断思索着,什么是青春?

还是说点题外话吧:

这么灰暗的电影,估计在大陆不能通过审核,就像日本动漫《Death Note(死亡笔记)》遭到封杀一样。那些人总是以为把房间打扫干净,就没有细菌。其实这些作品只是制作人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以其手法把其思想表达出来而已。这是创作,不是教材!就像游戏跟学习一样,不能混淆的(例如那河蟹Online Game大作《学雷锋》)。唉,其实是近来看到有消息说《敛葬师》也许不能通过评审,感到非常无奈——多好的电影啊!

《The Reader(生死朗读)》是从去年就开始期待的电影,就因为某个介绍电影的节目对其评价非常高。也由于有这么高的评价,所以下载下来也不敢看。今晚,终于在临睡前看完了。

首先把故事简介转过来:

二战后的柏林,满目疮痍。某天,当少年Michael(大卫·克劳斯饰)从学校回家时,突然生病倒地,这时一名叫Hanna(凯特·温丝莱特饰)的陌生女人帮助了他。当Michael由黄疸病康复,他找到了Hanna答谢她,不料两人却很快卷入了一段激情而秘密的关系,虽然Hanna的年龄比米夏大15岁。Michael发现Hanna很喜欢听他 读书,而他朗读的力量让他们的关系更为亲密。《奥德赛》、《阴谋与爱情》、《无用之人》……一本本读过来,Hanna深深着迷。然而有一天,Hanna却突然不辞而 别,留下Michael暗自神伤。8年后,Michael虽然已经淡忘了Hanna,但是那段关系一直是他最甜蜜的回忆。已经是法律学校实习生的他在毕业之前参加了一次对纳粹战犯审判的旁听。就在这时,Michael与Hanna又相遇了,但是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会与Hanna这样见面──她憔悴地坐在被告席上,作为一名纳粹战犯! 审判开始了,原来Hanna曾做过纳粹集中营的女看守,面对事实Hanna供认不讳,所有指控全部承认。审判进行得很顺利,Hanna面临的将是终生监禁……然而此时Michael发 现自己仍然深爱着Hanna,而他也无法相信Hanna曾是那样的人,于是他开始调查整个案件始末,直到最后他发现一个秘密,一个导致了这比忏悔更令人心碎的爱情悲剧的秘密……

电影看完,很伤心。Hanna没有告诉法官她是文盲的事实,而承认了文件都是她自己写的,于是接受了终身监禁的判决。她是为了不想让别人知道她是文盲的事实,还是她觉得事情应该结束而独自承担起一切的责任呢?最后我还是没有搞清楚。

电影跟很多批判纳粹的作品不同,它没有展现战争的残酷,没有展现生命的脆弱,只是在一段爱情故事中带给我们更多的关于人性的思考。正如Hanna回答法官的提问一样: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还有Michael的教授对法律的解释:“为了证明是谋杀,你需要(找到)杀人动机。那是法律,问题不是正确与否,而是是否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