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米花机烘焙咖啡豆,对烘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于是决心升级一下装备。
1 烘豆的原因
首先还是要来个灵魂敲问,为什么要烘豆?
通过亲自烘焙咖啡豆,对咖啡的味道有很多的把控,而不局限于手冲的过程。另外,烘焙出来的豆子更多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针对目标味道而配合不同的手冲方法。
如果想再进一步对咖啡出品的把控,就需要参与到咖啡树的种植和咖啡生豆的处理。显然,对大多咖啡爱好者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烘焙咖啡豆有适合个人玩家的器具、方式,处理好的咖啡生豆也容易买到,所以适合去玩。
不过,重点是喜欢和享受烘焙咖啡豆这个事情。
2 烘豆操作
烘焙咖啡豆,就是通过对咖啡生豆进行加热,制作出具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咖啡熟豆的过程。
碍于个人的认识和篇幅所限,只能点出重点,详细内容需要参考相关资料,或者亲自体会。
2.1 整个操作
主要操作是挑豆、暖机、进豆、加热和翻炒、下豆冷却、养豆。
挑豆是把咖啡生豆中的杂质和瑕疵豆挑选出来,避免咖啡冲煮出杂味。一般买到的咖啡生豆,都已经去除了杂质,包括石头、沙子等。瑕疵豆,包括带壳豆、发霉豆、发酵豆、未成熟豆、虫蛀豆、贝壳豆、残缺豆、黑豆、死豆等。
暖机是进豆前,把机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一般认为,热风烘豆机加热速度快,不需要暖机。
进豆就是把生豆倒入机器。此时烘焙过程开始,并进行计时。
加热和翻炒,目的是均匀地给咖啡豆加热,避免某些豆子或豆子的某部分过度加热而碳化(就是变得焦黑)。这过程就是烘焙过程。
下豆冷却,是为了降低咖啡豆的梅纳反应,锁住咖啡豆风味。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带风晒的“冷却盘”,还能实现去掉银皮的效果。
养豆,是由于咖啡豆本身的梅纳反应还在继续,会排出二氧化碳。一般养豆3~7天,让其味道稳定下来。拿刚烘焙和养豆后的咖啡豆,冲煮对比一下,就能明显感受到区别。
2.2 烘焙过程
主要分为脱水、转黄、一爆、二爆这几个阶段。比较专业的划分是:
- 脱水期,从开始烘焙到转黄,决定豆子是否容易夹生。
- 梅纳反应期,又叫美娜德反应,从转黄到一爆开始,产生大部分芳香物质。
- 发展期,从一爆到下豆,决定豆子的风味。
爆米花机一般10分钟左右下豆(完成烘焙),具体时间要看豆子的状态,以及烘焙师想要达到的烘焙度。
DTR,即Development Time Ratio,是指“发展期”占烘豆总时间的百分比。《咖啡烘豆的科學》一书中,作者Scott Rao认为,DTR应于20~25%之间。
3 上一版的不足
升级,就是为了弥补上一版的不足。上一版的缺点包括:
- 1)只能烘焙50~60g生豆,份量太少。
- 2)想要提升风力和热量,需要更换配件,比较折腾。
- 3)热风采用侧风出口,不仅噪音大,还翻动不均匀。
- 4)组装的零件多,主要是玻璃和不锈钢材质,烘焙过程由于爆米花机震动导致噪音大,影响一爆的声音。
4 新版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一版的缺点,解决方案如下:
- 1)爆米花机改为“北欧欧慕(Nathome)NBM001”。
热风采用底部直风出口,功率达到1400w,能够翻动100g生豆且受热均匀。其改装过程跟上一个一样,只需把直流电机的电源线,从主板上分离,再接上直流变压器的母头(注意正负极)。
后记,这机器的发热丝不耐用,不够两年烧断过两次。 - 2)采用透明玻璃酒瓶和过滤豆浆渣的布袋,作为爆米花机上盖,避免噪音。
把酒瓶去底,直接插到爆米花机豆仓上。酒瓶出口就套上过滤豆浆渣的布袋,用于收集银皮。这个简化的装置,几乎没有噪音,而且能清晰观察豆子的烘焙程度。 - 3)热风温度很高,能在冬天烘豆。
发热管70%的电压,能吹出220°C热风。
5 总结
升级后的烘豆机,出品很均匀,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烘焙度。使用中深烘的云南廉价豆(练习豆),能逼出焦糖风味,甜感爆棚。也试过浅烘的“云南佐园经典日晒”,酸味很突出。
烘焙时,可以试试慢烘与快烘。慢烘是参照别人的烘焙曲线,通过调整发热管电压,实现爬温效果。快烘就是一直高温吹豆,大概3分钟出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