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咖啡 下的文章

经过一段时间的爆米花机烘焙咖啡豆,对烘豆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感受,于是决心升级一下装备。

1 烘豆的原因

首先还是要来个灵魂敲问,为什么要烘豆?

通过亲自烘焙咖啡豆,对咖啡的味道有很多的把控,而不局限于手冲的过程。另外,烘焙出来的豆子更多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针对目标味道而配合不同的手冲方法。

如果想再进一步对咖啡出品的把控,就需要参与到咖啡树的种植和咖啡生豆的处理。显然,对大多咖啡爱好者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事情。烘焙咖啡豆有适合个人玩家的器具、方式,处理好的咖啡生豆也容易买到,所以适合去玩。

不过,重点是喜欢和享受烘焙咖啡豆这个事情。

2 烘豆操作

烘焙咖啡豆,就是通过对咖啡生豆进行加热,制作出具有独特香气和味道的咖啡熟豆的过程。

碍于个人的认识和篇幅所限,只能点出重点,详细内容需要参考相关资料,或者亲自体会。

2.1 整个操作

主要操作是挑豆、暖机、进豆、加热和翻炒、下豆冷却、养豆。

挑豆是把咖啡生豆中的杂质和瑕疵豆挑选出来,避免咖啡冲煮出杂味。一般买到的咖啡生豆,都已经去除了杂质,包括石头、沙子等。瑕疵豆,包括带壳豆、发霉豆、发酵豆、未成熟豆、虫蛀豆、贝壳豆、残缺豆、黑豆、死豆等。

暖机是进豆前,把机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一般认为,热风烘豆机加热速度快,不需要暖机。

进豆就是把生豆倒入机器。此时烘焙过程开始,并进行计时。

加热和翻炒,目的是均匀地给咖啡豆加热,避免某些豆子或豆子的某部分过度加热而碳化(就是变得焦黑)。这过程就是烘焙过程。

下豆冷却,是为了降低咖啡豆的梅纳反应,锁住咖啡豆风味。这个时间越短越好。一般带风晒的“冷却盘”,还能实现去掉银皮的效果。

养豆,是由于咖啡豆本身的梅纳反应还在继续,会排出二氧化碳。一般养豆3~7天,让其味道稳定下来。拿刚烘焙和养豆后的咖啡豆,冲煮对比一下,就能明显感受到区别。

2.2 烘焙过程

主要分为脱水、转黄、一爆、二爆这几个阶段。比较专业的划分是:

  • 脱水期,从开始烘焙到转黄,决定豆子是否容易夹生。
  • 梅纳反应期,又叫美娜德反应,从转黄到一爆开始,产生大部分芳香物质。
  • 发展期,从一爆到下豆,决定豆子的风味。

爆米花机一般10分钟左右下豆(完成烘焙),具体时间要看豆子的状态,以及烘焙师想要达到的烘焙度。

DTR,即Development Time Ratio,是指“发展期”占烘豆总时间的百分比。《咖啡烘豆的科學》一书中,作者Scott Rao认为,DTR应于20~25%之间。

3 上一版的不足

升级,就是为了弥补上一版的不足。上一版的缺点包括:

  • 1)只能烘焙50~60g生豆,份量太少。
  • 2)想要提升风力和热量,需要更换配件,比较折腾。
  • 3)热风采用侧风出口,不仅噪音大,还翻动不均匀。
  • 4)组装的零件多,主要是玻璃和不锈钢材质,烘焙过程由于爆米花机震动导致噪音大,影响一爆的声音。

4 新版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一版的缺点,解决方案如下:

  • 1)爆米花机改为“北欧欧慕(Nathome)NBM001”。
    热风采用底部直风出口,功率达到1400w,能够翻动100g生豆且受热均匀。其改装过程跟上一个一样,只需把直流电机的电源线,从主板上分离,再接上直流变压器的母头(注意正负极)。
    后记,这机器的发热丝不耐用,不够两年烧断过两次。
  • 2)采用透明玻璃酒瓶和过滤豆浆渣的布袋,作为爆米花机上盖,避免噪音。
    把酒瓶去底,直接插到爆米花机豆仓上。酒瓶出口就套上过滤豆浆渣的布袋,用于收集银皮。这个简化的装置,几乎没有噪音,而且能清晰观察豆子的烘焙程度。
  • 3)热风温度很高,能在冬天烘豆。
    发热管70%的电压,能吹出220°C热风。

5 总结

升级后的烘豆机,出品很均匀,能够实现不同程度的烘焙度。使用中深烘的云南廉价豆(练习豆),能逼出焦糖风味,甜感爆棚。也试过浅烘的“云南佐园经典日晒”,酸味很突出。

烘焙时,可以试试慢烘与快烘。慢烘是参照别人的烘焙曲线,通过调整发热管电压,实现爬温效果。快烘就是一直高温吹豆,大概3分钟出锅。

注:本文不是教程。纯粹以玩和分享的角度做记录。

现今时代,微波炉已经足够廉价,可以成为普通家用电器。微波炉也是个加热工具,所以一直想试试用来烘培咖啡豆,但不知如何操作。直到刷到这个视频(注意,up主是个居住在中国的日本人,应该是用翻译软件翻译出来的中文,所以看起来有点别扭):

微波炉也能烘焙咖啡豆妈?使用微波炉的咖啡烘焙方法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5Z4y1t77z

一 所需器具

  1. 微波炉,只要带调火力的功能的即可。
  2. 外壁比较厚(0.5cm左右吧)的玻璃器具,可以观察豆子的颜色变化,也可以锁住热量。我是用两个玻璃饭盒,一大一小。小的反过来,可以被大的包住。
  3. 隔热手套一双。
  4. 计时器。可以用手机自带的计时器(秒表)。最好是两个,一个是记录操作时间,一个记录总的烘培时间。没有的话,总的烘培时间可以看手机的时间。
  5. 金属盘子。刚出炉的咖啡豆比较热,最好用金属盘子装着。
  6. 风扇。下豆后给豆子降温。比较专业的,应该是用“去银皮冷却盘散热器”。
  7. 电子秤。

二 操作方式

视频的操作是,微波炉(分5档,低火、中低火、中火、中高火、高火)开高火,每隔30秒拿出来摇晃几下。130g生豆,约7分钟后一爆,约10分钟后二爆,约12分钟下豆。

我第一次试,50g生豆,用玻璃茶壶(外壁比较薄)。开高火,第一个30秒还没到就黑掉几颗,赶紧转中高火。可是全程中高火,烘了14分钟也没有一爆,但豆子没有糊。估计是没能锁住热量。

后面一次,110g生豆,用两个玻璃饭盒(外壁比较厚)。先开中高火,约5分钟后转黄,再开高火,约9分钟后(时间有点忘记了)一爆,一爆过后下豆。效果比较好。但是由于两个饭盒盖得比较紧,拖慢了下豆时间,导致有点过烘。

就是,没有一次成功的经历,但可以总结一些经验。正如该视频下的有个留言,“小火脱水,中火转黄,大火发展”,烘豆一般都是这样操作的过程。

三 需要注意

  1. 烘焙时,最好在室外,或者厨房里开排气、抽油烟机。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烘焙时的气味。特别要注意下豆时,最好是在室外进行。因为整个烘焙过程的烟都被困在玻璃饭盒里,一打开就爆发出来,气味非常浓烈。
  2. 下豆最好在室外进行,第二个原因是要处理银皮。有专业机器的话,可以无视这点。
  3. 烘焙成品不均匀。应该是没有在烘培过程中进行搅拌而导致的。
  4. 烘焙过程不能测温。一般温度计不能放进微波炉,拿出来摇晃又不能打开(避免导致豆子失温)。
  5. 根据微波炉的加热原理,会导致豆子从内部发热出来,跟传统的烘豆(从外部给豆子加热)不同。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豆子太少(例如50g)就不能达到一爆。

四 总结

总的来说,微波炉烘豆,值得玩玩。毕竟器具都很家常,整个过程能够观察咖啡生豆的颜色和气味变化,烘焙过程也不会有银皮乱飞的烦恼。

但不建议作为日常烘豆。不能搅拌、不能测温,基本就不能控制并稳定出品的风味。

注意:本文涉及电工改造,需要拆解爆米花机和接电线。如果对电工操作不熟悉,或有任何疑问,请勿胡乱操作。

一 背景

为了节省喝咖啡的成本,入坑了手冲咖啡(毕竟新鲜咖啡豆比店里一壶咖啡便宜)。同样也是贪便宜,入坑了烘培咖啡豆,毕竟咖啡生豆的价格更便宜。后来发现钱能省,但成本(时间、器材、技术)不能省。

但是玩过了,收获还是满满的。就像为什么要看程序源码一样。

二 烘豆的总结

优点:

  1. 咖啡生豆的存储期限比烘好的咖啡豆要长。生豆保存得好,一年是没问题的。烘好的咖啡豆,几个星期到一个月就能感受到香味、风味的流失。
  2. 咖啡生豆更便宜。入手了云南的生豆为为烘豆练习(仅推荐作为练习不建议作为“口粮”),34rmb/kg,平摊到每杯手冲咖啡,跟滤纸成本一个档次。进口的咖啡生豆,也只是烘好的咖啡豆的1/4,或者更低。
  3. 能更多地感受一杯咖啡的整个过程。非常适合对咖啡充满喜爱和热情的人。

缺点:

  1. 麻烦。包括,需要学习和掌握技巧、需要花时间去烘豆、需要购买设备且要考虑存放的空间……
  2. 出品可能不够稳定。咖啡店都是商用机器,玩曲线(烘豆过程的温度与咖啡豆变化过程记录),出品比较稳定。
  3. 不是每个喝咖啡的人都喜欢折腾。

三 烘豆的方式

主要是热源与器具。

热源一般是明火和电热两种。明火主要选择瓦斯炉。电热一般是配合器具的加热方式,反正有电就能烘。城里人嘛,选择电热相对安全和方便。

器具有太多的选择。比如:手网(比较费手)、陶锅(新手劝退)、手摇烘豆机(一般配合明火)、热风式爆米花机(需要改装)、空气炸锅(看不见咖啡豆的变化)、带旋转烤笼和内置风扇的烤箱(需要解决银皮和排烟)、小奶锅(需要技巧)等等。还有专门的机器,一步到位解决所有问题,只是价格相对比较贵(入门级的烘豆机,1000rmb左右吧)。

油管上很多是手摇烘豆+明火,而且主要是宝岛的up主。B站则有较多改装爆米花机的up主。近期,九阳的旋转小烤箱成为改造热门。

最后,我选择的是热风式爆米花机(也是下文要介绍的),并进行简单改装。主要是B站有改装教程,改装过程也简单,成本相对较低。虽然一锅只能烘50g生豆,能满足自身需求。

四 烘豆过程的问题

  1. 加热温度要可调。
  2. 烘豆机的风力要可调。
  3. 测量烘豆机能承载的生豆量。
  4. 测量烘豆过程的温度。
  5. 烘豆过程要可以观察,以便根据豆子的颜色进行烘培参数(温度、时间等)的调整。
  6. 收集银皮,避免银皮乱飞。银皮是指残留在咖啡生豆外表的一层薄薄的皮。烘豆过程中,热风会把银皮吹出。
  7. 烘豆结束要立刻给咖啡豆降温。

五 参考视频

  1. 爆米花机本体改造,参考这个:
    爆米花机改热风烘豆机--下篇
  2. 玻璃管和银皮收集方案,参考这个视频
    《 爆米花机&咖啡豆烘焙机》改装实用思路(超长步骤版)

六 设备清单

  1. 热风式爆米花机,功率1100W。关键词参考:B301、winghang、永恒。参考价:50rmb。
    用于烘豆。
  2. 可控硅电子调压器,220V,3000W,带电源插座。参考价:25rmb。
    插上爆米花机电源,即可实现调温,不用改装。
  3.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3-24V,2A,送母头。参考价:15rmb。
    需要改装,连接到风扇电机,实现风力调节。
  4. 电子数显温度计,[902推拉开关]主机 + 1米线。参考价:15rmb。
    这个建议选择探针式,并且耐高温300度。爆米花机的热风,能达250摄氏度。
  5. 304不锈钢排烟管变径接头,8变7。就是直径8cm转直径7cm,需要两个。参考价:8rmb/个。
    用于套在玻璃管两头,一头插在爆米花机,另一头接上茶漏,用于收集银皮。
  6. 高硼硅玻璃管,80mm100mm5mm。即外径80mm,长度100mm,管壁厚度5mm。参考价:15rmb。
    用于观察生豆的烘焙变化。
  7. 卤料过滤网,304不锈钢,直径8cm。参考价:12rmb。
    顶部排风,并实现银皮收集。
  8. 304不锈钢卡箍,直径60~89cm,两个。参考价:1.5rmb/个。
    连接爆米花机、玻璃管和卤料过滤网。需要使用铁皮剪刀修改。
  9. 其它工具:电烙铁、焊锡、十字螺丝刀、Y型螺丝刀、铁皮剪刀等。

七 烘焙技巧

这个方案受限于爆米花机,最多能吹动60g生豆。一般称60g生豆,挑出瑕疵豆,烘完后,大概50g熟豆。

最大风速时,温度最高170°C左右。想要温度升高,需要在温控最高的基础上,降低风速,能上去250°C。

烘豆时,最好先参考别人关于相同咖啡豆的烘焙曲线。一般下豆后,从温度100°C左右,逐渐上升到200°C左右,然后一爆、一爆密集、二爆等过程。一般手冲的话,一爆到一爆完结之间是浅烘到中烘,确定选择哪个烘焙程度来决定下豆时间。整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左右。烘焙过程,我还是新手,B站有很多大佬的视频可以参考。有疑问的话,大佬们也会回复。反正就是要多试、多交流。

烘豆结束,我直接关闭加热,直接最大风速给豆子降温。目前冬天的效果还可以,但夏天的话就不知道怎样。

另外,试过失败的案例:

1)第一次没有控制好温度,最高上去250°C,还弄得冒烟才下豆,总体时间15分钟,然后豆子都是乌黑油亮,就是烤糊了。

2)试过参考“三豆客 Q5”的 3 分钟快速烘焙,但是爆米花机的温度没那么高,所以整个过程 200°C 左右。然后为了一爆而拖到在 10 分钟下豆。虽然达到了中烘的外表,但是豆子出现点状出油,后面还出现油臭味,也算是失败。

目前烘了 4 、5 次,虽然达到能喝的程度,但是离好喝还有一段距离。

八 后续升级

B站的大佬会改造得很疯狂,但是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关注烘焙过程。如果要升级,实现更大的烘焙量,可以考虑换个爆米花机。例如:北欧欧慕NBM001,采用底部直吹的方式,发热功率是1400W,据说可以吹起100g生豆。但是相关的两个调压器和风扇调压改造都得重新研究。

去年喝上了现磨的手冲咖啡,就想,是否可以带着去旅游,想喝就喝呢?但是带上全套装备,也是痛苦。于是精简了一下装备。在可以获取热水的情况下,目前有以下方案:

1)精简手冲版

装备:咖啡豆、手摇磨豆机、咖啡豆勺子、手冲壶、弹簧滤杯、滤纸、保温杯。

咖啡豆、手摇磨豆机、滤纸,都是不能精简了。

为了精简电子秤,用了咖啡豆勺子来判断咖啡豆重量,也可以提前把豆子称好分包。保温杯是已知容量的,也可以使用带刻度杯子,电子秤就更加不用带了。但是后来入手了个迷你电子秤,非常好用。

滤杯使用了弹簧版,超级省空间,但是牺牲了品质(弹簧滤杯没有保温效果)。网上也有硅胶版V60 、露营版(金属材质)V60,都可以考虑。

没有温度计,水温只能凭感觉。水烧开后,可以用杯子轮流倒一下来降下温。其实,带上温度计也不重、不占空间。

手冲壶确实很难精简。网上有短嘴版(搜关键字:仙德曼),但是塑料材质,不敢买。也有硅胶便携版(关键词:OE Pico Pitcher),但是有点贵。其实手冲壶,主要是控制水流,形成稳定水柱。实在不行,可以用随行杯来代替。甚至用一次性纸杯,在杯口折个角来导水。

2)法压壶版

装备:咖啡豆、手摇磨豆机、咖啡豆勺子、旅行法压壶、保温杯。

法压壶能省去手冲壶、滤杯、滤纸,但是一般法压壶都比较大,所以要选旅行版。

3)双杯手冲版

装备:咖啡豆、手摇磨豆机、咖啡豆勺子、两个杯子、弹簧滤杯、滤纸。

由于采用两个杯子的手冲法,可以不用带手冲壶(那细长的壶嘴太占地方了)。两个杯子的话,可以考虑能叠一起的(比如把迷你保温杯放在普通水壶里),更省空间。

具体冲煮方法:
没有手冲壶也能手冲咖啡,冲煮分享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64y1F7EH

4)现磨挂耳包

装备:咖啡豆、手摇磨豆机、咖啡豆勺子、手冲壶、杯子、挂耳包滤袋。

就是挂耳包滤袋代替了滤杯和滤纸。其实这个方案,手冲壶也可以省了。当然,成品的风味肯定不如手冲。

5)其它器具版

装备:咖啡豆、手摇磨豆机、咖啡豆勺子、其它器具。

这个方案需要更多的预算,比如爱乐压、Wacaco Cuppamoka 、Cafflano Go Brew 等。

国内的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得到控制后,经常光顾的咖啡店不提供单品咖啡(手冲或虹吸)了。老板让我自己冲煮,并建议使用爱乐压。就这样,硬是开启了手冲咖啡之旅。参考了网上的经验分享,整理了这个“贴地”(廉价)手冲入门套装。

参考文章:
1)最便宜的手冲咖啡设备入门【银河系喝咖啡指南】小白入门必看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4174674

2)【一分钱攻略】手冲咖啡入门指北,在家也能喝出咖啡bar的格调
https://www.ecentime.com/article/comment-preparer-pull-over-coffee-chez-soi

装备清单:
1)手摇磨豆机:泰摩 栗子C。
当前价格:150rmb~250rmb。优点是便宜、钢芯、出粉还算OK。缺点是相对较重、摇杆与盖子一体、接粉杯与机身不好拧上。在价格面前,这些缺点都可以接受了。另外国产有几品牌的手磨都是比较适合入门:匿名、汉匠等。

2)滤杯:树脂V60 01。
某宝或拼夕夕入手一个树脂材质V60 01,即一到两人份量版。价格15rmb~20rmb。正如人家说,反正是照抄别人的模具,入门就图个便宜。优点是预热和保温的效果都比较好、大师级比赛也会用这个。缺点是相对比较占地方。旅行的话,可以考虑弹簧版,日本那边比较流行。但是弹簧的没什么保温了,出品确实会差点。

3)滤纸:随便买的。
要对应滤杯版本,即V60 01。40片,10rmb。要看看评价,尽量选没有异味的。

4)分享壶:用杯子代替。
一般只有自己喝的话,可以不考虑这个。家里有个容量220ml左右的迷你保护壶(不锈钢材质),刚好够我一次的份量。也可以冲好咖啡,拿到公司再喝。这个保温壶售价50rmb左右,我的是礼品,算是免费了。另外,后来有时会跟同事分享,也要做冷泡咖啡,就入手了个带盖子、有刻度的玻璃水杯,容量350ml,10rmb~20rmb。

5)细口壶、手冲壶:找便宜的买。
网上很多,容量250ml,304不锈钢材质,15rmb~25rmb。最好选带盖子的,更好控制水流。有大师建议买那种直接烧水的手冲壶。因为烧好的热水再倒进手冲壶,会降低水温和浪费时间。这里追求便宜的,就不考虑了。

6)电子秤:普通厨房电子秤。
做烘培时,入手了个称材料用的电子秤,精确到g,25rmb。入门级的,也不追求什么。除了用来称咖啡豆,也可以用来控制注入的水量。当然,预算充足的话,建议买专用的咖啡秤,精确到0.1g,且自带计时功能。

7)温度计:探针型温度计。
买了明高et598,25rmb,凑合用的。优点:便宜。缺点:插进细口壶时不能固定,要手拿着。一般手冲的水温是90°C左右。

8)水:过滤后的自来水。
家里有碧然德滤水壶,可以过滤自来水。热水是用普通家用烧水壶烧开的。反正没有用桶装水之类。一般水不要太硬就行。另外,滤水壶,即使在平常生活,也推荐。过滤后的水,水垢明显减少。

9)咖啡豆:网上或咖啡店购买。
最最最重要的,当然是咖啡豆!刚好公司附近有家咖啡店自己烘培豆子。新鲜烘培出来的豆子香气非常强烈,是手冲的动力来源。某宝有店铺也出售新鲜烘培的咖啡豆,说是下单后才炒豆的,也可以。

总结:
最后,说下成本。以前上馆子喝一壶手冲咖啡(240~300ml),一般是30rmb。自己手冲的话,成本主要在咖啡豆。目前一次13g 豆,冲出208ml左右的咖啡,一般豆子成本是3rmb~7rmb,巨便宜!上面那些一次性投入的装备(除了滤纸,不过滤纸也不贵),在多次手冲后,其实都不算什么了。

今晚,又被阿华拉去“旧车站”喝咖啡,聊聊天。本来跟平常一样的晚上,发生了个小插曲。阿华点了杯冰咖啡,想先喝杯冰水,却被服务员一再拒绝,理由是冰咖啡不送冰水。我望着整个柜子,满满的冰粒,心里纳闷:一杯不怎么值钱的冰水,有那么要紧吗?

记得有个晚上,跟阿华找地方喝点什么,就进了“旧车站”。当时我点了杯柚子蜜茶,阿华的是“意式”。聊着聊着,看到老板在煮单品,于是跟老板聊起了咖啡的事情。不一会,咖啡就煮好了,老板说这是烘培过度的咖啡豆,来自苏门答腊岛,并递给我一杯,让我尝尝。很香,味道浓郁,并从喉咙里散发出一种很甘的感觉,余韵久久不能散去。第一次遇到这么棒的口感!第二天,阿华告诉我,那意式使他一夜难眠,那味道也回味了一夜。从此,我一直在“旧车站”寻找这种单品的味道,阿华也只钟情于那一小杯意式。

从跟老板聊天,到品味那杯苏门答腊,再到一夜的回味,整个过程都很悠闲、随意、舒适!要表达出来的话,就是一种服务,或者氛围,甚至是咖啡馆的文化。很喜欢这种感觉。

类似的事情,在星巴克也遇到过。当时刚推出VIA速溶咖啡,于是买了一包“意识烘培”口味。结帐时, 跟服务员聊起这个新产品。她说,意式的味道比较Strong,要不试下“哥伦比亚”(当时就只有这两个味道)。并送了我一小包“哥伦比亚”。深深感受到星巴克的服务员都很nice。这就不是一个纯粹的买卖,而是在跟客户的简单交流中,让客户感受到一种关怀。当然送个小东西只是一种小手段,重点是能够很好地留住客人。这是我当时很喜欢星巴克的原因,即使咖啡很贵,而且再也没有送VIA给我。

还有一次是到云南大理旅游,在一个专卖咖啡的店,跟老板聊起当地的咖啡豆。聊着聊着,老板就煮了杯当地最好的“金峡谷”让我尝尝。虽然咖啡的味道不是特别喜欢,但是跟老板友好的交谈和看到他非常用心地炮制这杯单品,于是买了点回去。而那杯标价30块的咖啡,老板也没收钱。就像找到知己一样,所作的不是交易,而是一次难忘的偶遇、愉快的经历。

所以,今晚那杯喝不到的冰水伤了一个老顾客的心,也破坏了那种悠闲、随意、舒适的文化。

考进华南农业大学(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的表弟,今天终于要上学了,于是我陪他一起去。

当时,一听说他考进“华农”的消息,我愣了好半天。而且是“国贸”专业,也就是经济管理学院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巧合!于是今天又再踏上“华农”这片“故土”。

其实表弟的事情很简单,也很容易就搞定了,然后我一个人重游了校园。华农不是一般的大,这个大概在四年前就感受过了。今天再来看,发现很多地方都变了。最感触的是,当年我下车的那个车站、那片烂泥地,现在已经变成宏伟的正门牌坊。从芷园过来,到正门,再进去五山那边,一切熟悉的景物又再映入眼帘。那个朦胧的雨天,那可爱的笑脸,那羞涩的我……又再一一浮现,不禁概叹往事如烟。逛了一圈,还是找不到那个叫“西湖”的地方,时间也不早了,也累了,于是那最重要的“西湖”深深地埋在记忆里。就让它永远成为记忆的“西湖”吧。最后在校医院停下来歇一歇,还给“桔头”打了个电话。他就好了,已经交了女朋友,以前什么的都抛于脑后,而我却还是单身,还要旧地重游。

夕阳西下,跟表弟道别后,黯然向地铁站匆匆走去。路上在想,要不去“公园前”的Starbucks喝杯咖啡吧。于是到那买了杯子冰冻的“拿铁”。喝着有点后悔了,由于冰浮在咖啡上漫漫融化,把上层的咖啡冲淡了。而这个咖啡杯子又只能喝到上层的咖啡,感觉就一点都不好喝了。应该喝杯Cappuccino,听着萧亚轩的《Cappuccino》,配合当时的心情。

今天下午跟小马说去珠海中邦酒店那边的Starbucks坐坐。我想去好久了,而他却想去踩踩点,看是否适合明天跟女孩子初次见面(晕一个~)。

在海滨浴场那边下了车,跟着Google地图和GPS走了一段路,才找到中邦艺术酒店。Starbucks就在一楼,分为室内室外两部分(几乎每家Starbucks都这样)。室外部分没什么特别,而室内大概划分为3个区域,依然是一贯的悠闲情调。这次点了杯“红茶拿铁”,原来红茶配以浓郁的鲜奶是这样香滑的,太棒了!跟小马坐着聊了一会,还到处拍照。临走前,看上了Starbucks的咖啡杯(准确来说是个水壶),于是买了一个。满心欢喜的去坐车。

为了坐车,走了到九州城这边,又来到了另一家Starbucks。也不知谁提的主义,拿着杯子去买杯咖啡(就是说从一家Starbucks买个杯子,再到另一家Starbucks买杯咖啡)。这想法太恶搞了。走到店里,那MM看着杯子满脸疑惑,还悄悄地问旁边的同事,杯子付钱了没有。我俩就看着偷偷乐。

坐在公交上拿着咖啡杯喝“摩卡”,聊着QQ,自我感觉非常好~!

感觉咖啡是种很特别的饮品。它不会像汽水、果汁那样带来直接的酸甜和喜悦感,而是在苦涩中散发出香醇的气味。跟酒一样,制作过程比较麻烦,并且使人觉得“难喝”,但又不同于酒——咖啡会提神,而酒会使人糊涂。

由于昨天加班到今天凌晨3点多,回到宿舍也4点多了(公司的领导真变态),所以今天不用上班了。大概睡到中午一两点起来,到了3点多才出去觅食。很随便地找了间面包店,点了蛋挞、炸包和一杯碳烧咖啡,都很“杯具”,然后此店被列入黑名单。

坐在店里想到了究竟摩卡、拿铁、碳烧,这几个咖啡有什么区别呢?于是查了一下,原来摩卡(Mocha)、拿铁(Latte)、Cappuccino都很相似,只是在配料和牛奶的分量上有所不同。例如:摩卡是咖啡中加入牛奶和巧克力,拿铁是牛奶的比例比较大,Cappuccino是咖啡上铺了一层奶泡。当然,由于条件不允许,所以知道这个区别就可以了。上次在珠海Starbucks喝Cappuccino时,由于是用有盖子的纸杯,所以看不到那层很特别的奶泡。

至于碳烧咖啡,原来是日本人的作品——用碳火来烘焙咖啡。其特点就是苦,比较适合熬夜吧。

PS. 发现珠海开了第2家Starbucks,据说环境比较静,希望改天去坐坐~~

听说珠海的Starbucks上个月就开张了,今天去买电子元件,有机会顺便过来坐坐。听着《Olivia》这张专辑,喝着Starbucks的超大杯Cappuccino,还有一块“蜜桃芝士苏芙梨“,然后呆在角落上网。就这样消磨星期天的休闲午后。

可惜这个Starbucks开在购物中心门口,人流量大(人的素质也不行),弄得整家店像大排档一样。就跟顺德那家一样,少了一分宁静,就少了一分情调。店内也没有播放悠扬的英文情歌,只有自己戴个耳机搭救了。但是店内的装修风格没变,咖啡跟点心也保持水准,所以人少的话,还是值得呆一下。对了,还是比较喜欢“香草拿铁“。

关于Starbucks的记忆

喜欢上Starbucks是一次在广州等朋友,看到有家Starbucks,就进去喝了一杯“香橙拿铁“,呆了一下,感觉非常棒!主要是环境很安静,可以听店里的音乐,靠近窗口,还有香橙拿铁很好喝。从此就爱上这家咖啡很贵的快餐店。

第二次去Starbucks是今年过年时,在大良参加完高中同学聚会,看到附近有家Starbucks,于是很兴奋地进去坐了一下。由于天气很冷,人比较少,而且都是窃窃私语,所以感觉还不错。忘了喝的是“拿铁“还是“摩卡“,反正吃了两块点心。发现Starbucks的点心虽然贵,但用料足,味道好。

第三次也是去大良的那家。那天3月13日,跟芳姐、初哥、大只龙在楼上吃完韩国菜后,就到楼下的Starbucks切蛋糕。那时买了4杯“东方美人乌龙茶“,正好配合吃蛋糕。同时得到了一张茶的免费赠饮券。那个晚上还跟一个“Starbucks迷“聊了一下关于Starbucks的事情。那人说去了很多家Starbucks,还是澳门那家最好,点心也跟这边的不同。而顺德这家却像大排档一样,太嘈杂了。他还说专门收集了很多Starbucks的咖啡杯。

第四次是去深圳找胖子,去了华强北那边的Starbucks。那时就用了赠饮券,要了一杯红茶拿铁,还有一份蓝莓蛋糕。而胖子的是一坨黄色的芒果什么,还有说不出什么味道的绿色“提拉米苏“,被我笑了一顿。

想想原来今天是第五次了。对了,今晚胖子就要坐飞机回长沙了,祝他一路逆风吧。想起以前胖子去实行时,我说过:“悄悄的胖子走了,正如他悄悄的来。他留给我一个耳机,不带走一个圆圆(真名河蟹掉)“。如今二人分手了,胖子回去真的没带走“圆圆“。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