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Data ID
去年搞LAMP时,想过一个问题:关于数据库中数据ID选择UUID(或者类似UUID的GUID等),还是自增型(整数类型)?其实搞毕业设计时就想过了,但是那时受实习公司的影响,采用了UUID而放弃自增型。后来发现其实采用自增型ID也有其好处。
UUID是指在一台机器上生成的数字,它保证对在同一时空中的所有机器都是唯一的。UUID按照开放软件基金会(OSF)制定的标准计算,用到了以太网卡地址、纳秒级时间、芯片ID码和许多可能的数字。其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的组合:当前日期和时间(UUID的第一个部分与时间有关,如果你在生成一个UUID之后,过几秒又生成一个UUID,则第一个部分不同,其余相同),时钟序列和全局唯一的IEEE机器识别号(如果有网卡,从网卡获得其MAC码,没有网卡以其他方式获得)。UUID的唯一缺陷在于生成的结果串会比较长。关于UUID这个标准使用最普遍的是微软的GUID(Globals Unique Identifiers)。(摘自本人毕业设计,其它参考:维基百科:UUID、UUID做主键,好还是不好?这是个问题。)
自增型ID(Autoincrement ID),从字面可以理解,自动增加的整数。
两者比较,UUID的优点是方便数据迁移、数据库集群等,缺点是占的空间比自增型ID大很多,查询效率可能比较低。自增型ID的优点是查询快、方便排序,缺点明显是不能保证数据库间ID的唯一性。
空间的问题,正如我同事经常说的,现在硬盘不值钱,存储空间不用考虑。相信银行的系统也不会随便仅仅挂个500GB的硬盘上去。
性能的问题,网上有人说拿200万条数据做测试对比,发现UUID的查询效率落后于自增型ID一个数量级。虽然随着CPU的发展,计算机的性能不能提升,但是对于大型数据库系统来说,效率很重要!没做过对比,我也不好说。
唯一性的问题,如果用自增型ID,做数据迁移或数据库集群时,就会带来灾难性的问题!有人说可以通过修改ID来解决,但数据关联都用到ID,ID一修改,关联就没了。如果约定自增型ID在不同数据库中的范围不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的,但数据一旦超出预计范围,那还是没解决问题。UUID就灵活多了,但网上有人说居然发现有UUID重复的情况,难以置信!
感觉对于我们开发的中小系统来说,还是UUID比较适合,毕竟数据量还不算庞大。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