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一直计划着春节假期去个旅游。经过对多个目的地的人流、天气、抢票情况、交通等问题的考虑,最后选择了四川省成都市。能给孩子带来初次坐飞机和看雪景的体验。
1. 概述
成都的景点,其实挺多亮点:带有三国历史的武侯寺、著名商业步行街的宽窄巷和春熙路、满眼大熊猫的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4千多年历史的三星堆遗址、历史文化深厚的四川省博物馆、美丽的九寨沟、教科书上的都江堰、宏伟的乐山大佛、美丽但折磨的峨眉山等等。综合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国宝、特色美食、热闹商圈等要素。
但是,由于是春节假期,很多推荐的小店都每开,导致吃得不太好。晚上的居民区,基本都是大门紧闭,没体会到地方特色。
另外,推荐参考“小红书”的攻略,比较详细和实用(当然,还是建议参考)。有些景点(例如峨眉山)还有每天发布景点情况。
2. 交通
抵达成都,一般选择高铁和飞机。如果能订到特价机票(几乎与高铁票等价),肯定推荐推荐飞机。
成都市内一般推荐地铁。“支付宝”或“微信”能申请“成都公交卡”,票价打折,扫码即可进站和出站。
成都市外的景点,例如“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三星堆博物馆”等,有旅游专线(大巴车)直达,价格不贵。一般景点都有对应车站。
再远一点的景区,例如乐山、峨眉山等,最好是提前预定动车票。不过像峨眉山,动车也就1个小时,实在买不到坐票,站一下也可以。
3. 行程
兼顾体力与时间,确定行程如下:
- 1月30日
- 下午,飞往成都双流机场。
- 1月31日
- 上午,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 下午,成都市博物馆。
- 2月1日
- 上午,人民公园、宽窄巷。
- 下午,三星堆博物馆。
- 2月2日
- 上午,前往峨眉山。
- 下午,游玩峨眉山。
- 2月3日
- 上午,睡到自然醒,再回成都市区。
- 下午,芳草街与玉林路一带闲逛。
- 晚上,前往成都双流机场,回程。
订票顺序是,先订景点票,再订交通票(飞机和高铁),最后订住宿(酒店或旅馆)。
比较遗憾的是,选了“成都市博物馆”,主要是想着在市中心,会比较方便。要选的话,还是“四川省博物馆”的内容比较丰富。
另外,考虑到峨眉山会比较累,所以放弃了只有一座大佛的乐山。在峨眉山与九寨沟之间,选择了前者,因为峨眉山会下雪,并且有雪景(适合没看过雪的娃)。
市区的住宿选在人民公园最南端,为了省钱,离地铁站比较远,不推荐。也因为春节,即使附近有个菜市场,也没多少餐饮店开门。
4. 景点
4.1.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该园区的特点是,可以看到很多大熊猫,但也只有大熊猫,甚至会看到视觉疲劳。记得提前预约买票。
总体来看,有几个点是选对了:
- 冬天上午参观,大熊猫都在户外活动,很活泼。
- 上午8点,从西门进入,南门离开,避开大部分拥堵的人流。
- 放弃去看“花花”,时间都留给其它熊猫。
详细攻略可以参考“小红书”攻略。个人比较随缘,熊猫看够了、走累了,就可以满足地离开。
注意的点:
- 地铁站“军区总医院(熊猫基地西大门)”,B出口,接驳车(摆渡车)直达西大门,票价两元。
- 地铁站“熊猫大道(熊猫基地南大门)”,A或D出口,接驳车(摆渡车)直达南大门。
- 整个园区超大,如果不是心态随缘,一定要做好路线规划。
- 想省钱,可以自备水和干粮。冬天可以带保温杯,园区免费提供热水。
- 熊猫步行街有比较集中的餐饮店(价格还好),可以考虑安排午饭,不过位置几乎在园区中间。
- 园区内的纪念品比较贵,款式超多,最好适可而止。因为整个成都都在卖类似的东西。
- 出了南大门,找旅游专线,可直达春熙路。
4.2. 成都博物馆
由于其地理位置在市中心,就作为一个景点。对于游客,相比“四川省博物馆”,更推荐后者。“成都博物馆”的展览,主要针对成都市。虽然不收门票费,但需要提前预约。
另外,旁边有家“蕃坊酥小蒙牛肉饼”,其牛肉饼很推荐。
4.3. 天府广场
在成都市中心的“天府广场”,除了是个人流超大的地铁站,还是个很大的地下商场。其中有个“二次元”区域,孩子很喜欢。“天府广场”的地面,是个比较有历史气息的广场(空地)。
4.4. 人民公园
个人觉得人民公园最大特点是,里面开了家“鹤鸣茶社”。在里面悠闲喝茶、采耳,被认为是体验成都“慢生活”。
人民公园有两个纪念碑:“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和“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路过的话,值得停下脚步,瞻仰和默哀一下。
另外,人民公园有个奶茶摊,在小茶壶里放个干冰,模仿水烧开的样子,挺有意思。
4.5. 宽窄巷
两条古色古香的商业步行街。高情商的说法,这里浓缩了成都的特色,一次逛个够。缺点是太有名,导致人太多,商业化也太浓。记得十年前左右,刚好没什么人,古朴与休闲的气息,还特意在“星巴克”里喝个咖啡。现在就是走一下,打个卡而已。惊喜的是,“星巴克”还在,不过他家的咖啡,已经不是我的菜了。
4.6.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其实一直都在挖掘,其历史最早能追溯到公元前4500年左右。出土众多的青铜器,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大概对应商朝初期)。由于2021年最新发掘成果陆续发布,导致“三星堆博物馆”火了一把。最震撼的是,一大堆用作祭祀的精美青铜器,包括大型青铜树、青铜立人等。建议参观前,先了解一下相关历史和介绍,看的时候主要感受一下实物。
我们在“宽窄巷”坐旅游专线直达,比较方便。博物馆场地较大,两个主要展厅也较大,需要安排好休息。
4.7. 峨眉山
这次旅程,最值得记录的是峨眉山。冬天的峨眉山,漫山遍野都是白皑皑的雪,树木枝头挂上冰花,非常漂亮,仿似《冰雪奇缘》的世界。看过雪景的我,也感受到震撼。虽然到达金顶没有放晴,但是漫天飞雪,给金色神像增添神秘感。暗自感叹,能上来烧个香的,都是虔诚的信徒。
简要的攻略:
- 提前订好峨眉山门票。一般建议也订了上下山的旅游大巴、缆车。其中缆车票不坐可退。
- 高铁站“峨眉山站”才是到峨眉山的。不要买错“峨眉站”的票。
- 高铁站有摆渡车送去“报国寺”,免费的。“报国寺”是摆渡车与上下山旅游大巴的车站。
- 住宿可以订“报国寺”到“景区路”一带的酒店或旅馆,强烈建议带温泉或泡澡的。下山回来,泡个澡,非常舒服。我们订的“竹间私汤民宿”,总体很好,就是稍微有点偏僻。
- “景区路”一带很多餐饮店,离“报国寺”不远。
- 上山前,除了在“景区路”吃饱喝足,还要买好水、干粮和装备。价格比山上便宜很多。
- 装备推荐:
- 不建议带登山杖,景区路买竹竿才2元/根。
- 鞋子最好防水防滑。不防水不防滑,买防滑鞋套;防水不防滑,可考虑冰爪。最好是出发前准备好。
- 外套最好放水溅。衣服不防水的,需要雨衣。建议不要打伞,双手忙不过来的。
- 上山是从“报国寺”坐旅游大巴(约两小时)上去,再坐缆车(约3分钟)上山顶。但是山上人太多,会导致缆车排队两小时。
- 下山看情况。上山人多的话,下山也会是人多。我们不想在风雪中排队,就直接步行下山,大概两小时,能体验更多的风景。
- 如果预算充足,可以考虑山上住一晚,能看日落和日出。
4.8. 芳草街与玉林路
成都市区挺多可以逛的区域,选择芳草街与玉林路,一来是上机前闲逛一下,二来找找吃的。
路线大概是:芳草街地铁站,玉林西路,玉林中学,玉林综合市场,芳华街。其中玉林西路的店比较普通,芳华街的店比较个性,玉林综合市场也就是个菜市场。
5. 美食
由于比较随缘,也由于春节,加上广东人怕辣,没有深入四川美食。吃过的,都总结一下。
- 蹄花
- 清炖猪蹄。一般炖得很烂,但吃到的出品是,猪气味未能僻除,不能接受。另外,很多“老妈蹄花”店,会有小字前缀,需要注意是否去错了店。
- 豆花
- 咸口豆腐花。相比豆腐花,没那么嫩,感觉不算特别好吃。
- 成都牛肉面
- 面是圆形细条,牛肉是卤过的。跟家附近菜市场的出品一致,就是我经常吃的“成都牛肉面”了。
- 抄手
- 四川云吞。跟广东云吞一样,皮很薄,但包成UFO形状(大概吧)。一般汤里带点紫菜。吃的是不加辣的版本,可以。
- 凉拌折耳根
- 吃过几次都是没有腥味的,直到吃到腥味很重,才体会到抗拒折耳根的人的感受。
- 麻辣兔头
- 没吃。一来是泡在辣椒汤里,二来太硬核,整个兔头很完整,并且牙齿外露,看着也罢。
- 冰粉
- 因为在长沙吃过好吃的冰粉,就想着在原产地吃一下正宗的。有的店,应该是水加多了,口感比较稀,不喜欢。在玉林西路某店,吃到比较符合记忆中的口感。
- 红糖糍粑
- 软糯与甜,没毛病。
- 麻辣火锅
- 太辣,劝退。另外,在春熙路那边某店吃的,除了贵,牛肉还是“科技嫩牛肉”,留下污点。
- 糖油果子
- 甜品都是好吃的,而且串起来卖,吃着也方便。
- 干噎酸奶
- 像雪糕吧。不是成都特色,但是第一次在成都吃到。
- 跷脚牛肉
- 据说是乐山的美食,但在峨眉山吃的。简单概括的话,就是清汤牛杂。还行,但不惊艳。
- 麻婆豆腐
- 辣度被调低,吃起来跟家附件的店,味道一致。不知道是不是有专门的料理包或者调味包。
- 峨眉山叶儿粑
- 只吃到咸口版。糯米粉做皮,包着肉馅,再粑叶包着蒸熟。圆柱状,外形挺特别,味道一般。后来才知有甜口版,没吃到。
- 香椿炒蛋
- 人生第二次吃香椿,用来炒蛋确实更容易接受。不过香椿的特别香味,还是不太喜欢。
- 峨眉山竹叶菜
- 据说峨眉山开发旅游之前,当地人拿来喂猪,也叫“猪草”。厨师用蒜蓉炒,吃起来也算好吃。只是想着“猪草”这名字,心里有点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