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hone, HTC Magic G2

终于,终于有机会触摸屏G2了!

今晚又跟表姐两夫妇去了Jack Magic Pea咖啡馆,这次还把表妹拉了出来。

废话少说,还是先说说表姐夫的G2。拿在手里,第一感觉是轻薄!对于拿惯了G1的我来说,是一种非常意外的惊喜!当初还担心没有键盘和滑盖,会让G2变得不方便,但是随着的Android系统的成熟,却没有想象中的难用。不过还是不喜欢那虚拟键盘,按键小(iPhone也是这样),容易按错。系统就不用多说了,而且以可随便刷,不错。

但是跟iPhone比起来(正好表姐夫有台iPhone,可以比较一下),还有一定的距离。首先是让全世界都遗憾的多点触控,虽然硬件上已经准备好,但由于版权问题,还是没有出现在系统中(网上已有了Android上支持“多点”的软件,但没玩过)。其次是动画效果,Cupcake(Android 1.5的代号)出来后,增加了很多过渡动画,但只是在读取下一个画面前插播一个动画,反而加长了读取时间,这跟iPhone的不同(所以我屏蔽了这些特别效果)。然后就是软件问题,虽然日渐丰富起来,但还是有点少,还有旧软件有不支持Cupcake的情况(或者说新系统不兼容旧软件)。

总的来说,G2还是非常不错的!G1给人的感觉是一款试验性产品,很适合开发人员使用,而G2则感觉是实用性产品,更接近于iPhone。

A Translation

今天帮某小学同学翻译了一段话(估计是毕业论文的摘要)。由于不知道放哪里,就随便发到这里。毕竟花了点时间来作,感觉丢了可惜。

原文: 主要通过Sniffer软件实时对网络中的信息进行监测,进行网络信息的捕获,因为以太网具有共享介质的特征,信息是以明文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当网络适配器设置为监听模式时,由于采用以太网广播信道争用的方式,使得监听系统与正常通信的网络能够并联连接,并可以捕获任何一个在同一冲突域上传输的数据包,完成对数据包截取。而数据包捕获技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如果在一个繁忙的网络上进行截获,而不设置任何过滤,那得到的数据包是非常多的。对捕包性能的优化必不可少,考虑采用多线程来处理数据包。所以,对Sniffer的灵活运用是本文分析数据包中的重要的技术。

译文: It’s mainly using Sniffer software to monitor the data in the network in real-time, and catch them. Because Ethernet has the feature of shared media, messages is translated in the form of plaintext in the network. While the network adapter is setted in monitoring mode, and because of using the form of Ethernet Broadcast Channel Contention, it makes the monitor system and the normal communication netwaork can connect in parallel, and complete catching the package. The technology of catching packages is the key of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If to catch in a busy network without setting any filter, it’ll get a great many packages. It’s absolutely necessary to optimize the performance of catching packages, and consider using multithreading to process packages. As a result, it’s an important technology of analytical data in this article that flexible use of Sniffer.

PS. 这中文原文写得有点烂,细读之下发现有几句话没有主语,所以翻译时用it开头比较多。专业词汇用得比较多,查字典也查得比较辛苦。还有,我至今也分不清message、package、data之间的却别(好像还有个segment)。

记得上次翻译专业相关的文章,已经是去年做毕业设计的时候了。现在很多语法、词汇都要查字典,明显退步了。有时间的话,还是要继续练一下。

The Movie, Slumdog Millionaire

《Slumdog Millionaire》,即《贫民富翁》,这是朋友强烈推荐我看的电影。

今天终于把剩下的部分看完,总体感觉还可以。上两个星期吧,把前面的一部分看完,但是感觉很无聊,于是没看完就睡觉去了。今晚看到故事的结尾,把整个电影都扣起来了——男女主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才使我对整个电影有点感觉。但是再想想,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个故事片而已。或者说,我还沉浸在《李米的猜想》之中吧。

PS. 电影结束时的一句话很有感觉——It’s written。

Company Matters

一个跟我差不多同一时间进公司的同事,今天走了(离职)。由于他不是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公司,所以只签了一年期限的劳动合同。而这合同,就是今天期满。对于他的离职,有同事说是被公司踢走的,貌似是因为态度问题和绩效问题。

其实让我触动的是,当我也合同期满时候(大概是2011年6月末),我会以什么姿态、心态离开公司呢?有没有可能继续留下来呢?刚好今天,胖子告诉我他们公司招人,机会难得,想让我过去。胖子已经不是第一次说介绍我到他们公司的了,但是深圳始终是个门槛,加上跟现在的公司签的合同还没到期(合同附带的《补充协议》写着提前离职要支付公司1.5万),很难让自己下定决心。朋友说,要不现递个简历,过去看看吧,至于去不去,还是要认真决定好。其实这样也好,起码对自己有个交代。

PS. 现在居然涌起了一年前找工作时的感觉,同时也责备了一下近来混者日子的自己。

The Website, Kaixin

记得五一假期看见表姐沉迷与开心网(www.kaixin001.com,跟校内网类似的网站,不过面向的用户群不同),于是跟她说,帮她写个程序,简化她每天的操作。

今晚想起这件事,于是去看看该网站的页面的HTML代码。一看,全是JavaScript代码,汗一个……然后找到主要关注的对象——一个Flash游戏,就是表姐沉迷的游戏。打开IE6的HTTP Watch(要自己装),监视游戏中发起的请求。一看就明白了——就是利用Flash做客户端,利用JavaScript发起异步请求,返回的数据(XML封装的数据)给该Flash调用。而Flash就接收用户的操作,再发起异步请求,获取数据。这样就形成了3层结构:Flash客户端,JavaScript的异步请求(与服务器通信)和PHP页面(处理请求的服务)。有点像Flex,跟我想的差不多。而我要做的就是写个JavaScript获取、处理数据,并返回给服务器,其实就是代替该Flash。好像就是个外挂,晕……

真的要做的话,还是要对其请求的数据做进一步分析。这个嘛,等有心情时再做吧。

PS. 感觉现在的B/S系统都成了C/S的Internet版。主要由于浏览器对JavaScript和CSS的支持不同,造成很多懒惰的程序员只让其系统支持某一浏览器(我公司的就是这样,在FireFox上肯定有问题)。这问题不知道在IE7和FireFox上有没有得到改进(要完全解决还是不太现实)。还有就是,现在的网页太依赖于JavaScript了(胖客户端,或者叫Rich Client的发展趋势吧)。这样就等于每次访问网站都自动下载一个客户端程序一样。至于这样是好是坏,现在看,应该是好的,但可能存在未知的问题。

Small Gathering of Several Classmates

昨天春卷建议几个在珠海工作的高中同学出来聚一下,于是便有了今天的聚会。

虽说是聚会,但也只有春卷、鸡温和我。由于没有详细计划,所以活动安排只是吃饭、逛街——从拱北逛到九洲城,吹吹海风、看看渔女、走走海滨公园,还吃了两顿饭。

今天虽然不是什么重大活动,也没什么精彩、兴奋的事,但总觉得过得挺实在的。几个高中同学聊了很多,从过去到将来,从生活到工作,从现实到梦想,从同学到朋友,从学校到社会,从快乐到哀叹……摘录以下两个:

后悔:当年高中填报志愿时没有考虑清楚。现在想,应该选了专业再选学校。很多同学为了读某学校而服从分配,最后害了自己。加上高中时学校的指引不足,填报志愿没方向。其实学校方面也只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根本没从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教学方面完全应试,学的东西完全应付考试,还不如去玩得高兴一点,留下个美好的回忆。

珠海:环境不错,适合居住(人们的生活都很休闲),但不是赚钱的好地方。还有,从事服务性行业的人员的质素(即素质)太低,不仅态度差,还不会主动招呼顾客。

其实,我们都成熟了很多。

Experience G1 for Myself

由于“五一”假期买了G1,所以这几天一直沉迷于此。

第一眼见到这家伙就觉得充满“苹果”的味道(黑色版和灰色版便没有这感觉了)!简洁的机身,白色的钢琴键烤漆,圆滑的边角,金属底盘的键盘,整齐的USB接口……这些都是APPLE经典设计!真让人爱不释手。其另类的侧滑风格,相信会成为又一经典。据说屏幕是夏普的,加入点距小,看起来清晰亮丽。

Android系统操作起来很舒服,果然是专为手机而设计的系统。将其升级到1.5(Androidin.net提供的1.5MOD3)后,对中文的支持堪称完美。安装Google拼音输入法后,完全解决了中文输入的问题,使得搜索条、短信等都变得更加可用!结合机子自带的触摸屏、GPS、重力感应、磁铁等硬件,可以开发出各种有趣的应用程序和游戏。例如有个叫“Metal Detector”的软件可以用来探测铁,很好玩!又如Google Map加上GPS定位,便成了导航系统。但是,目前还缺少许多基本的应用软件,给日常使用带来诸多不便。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情况将会得到改善。

最后不得不说的是电池问题。续航时间短是个致命伤(现在好象大部分的智能机都存在这个硬伤),经常用的话,一天可能要充两次电。今天测了一下,把电池的电全部耗光,直到机器自动关机,然后用电脑的USB充电,大概就花了4个小时才充满。

还有个问题,就是机子背面的盖做得非常不好!当要换sim卡时,打开机子的背盖比较麻烦,这个问题不知道G2有没有改进。

The Phone, HTC Dream G1

三天的“五一”假期过去了。很高兴终于在5月2日跟表姐夫到广州买了HTC Dream G1(以下简称G1)!其实在G1发布之后就计划着想买了,但那时刚出,国内没货,机器也没有中文版,于是只有下载其模拟器来YY。当拿着G1时,那感觉好象还不太真实。

虽然价格比原来的2800贵了400,但拿到的是一直梦想着的白色版,所以把那400的悲痛忘掉了。由于拿到手的机器已经汉化了(属于早期的汉化版本),但用起来还是满爽的。主要是系统设计得好,各个操作都很流畅,但除了发短信。由于系统本来不支持中文短信的,所以外加了个软件——这软件嘛……就凑合用着了。还有照相的功能完全只是个功能,效果勉强接受(可能是没有背光补偿的关系)。

现在基本熟悉了其操作,就等着明天去刷个新系统了。据说新系统增加了几个对中文的支持,很期待!

PS. Android计划已经迈出第一步了,以后更加忙了!

The Book, Don't Make Me Think (2nd)

记得是几天前,回宿舍时在路边的地摊偶然发现这本书,原价39RMB,却以4RMB购得,非常超值!(唉,现在的学生就是浪费,不动珍惜好书。)买来后就一直在看,本来以为一两天就看完的,却看了一个多星期。

作者主要探讨了页面设计与用户的感觉,从而讲述Web页面应该怎样设计才吸引人。其实书中讲的都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注意到。例如菜单的名字、按钮的样式、导航条的设计等等,都是围绕这用户会不会一看就明白这是什么、怎么用(就是要不要思考)来分析。以前,我总是觉得页面一定要做得很酷很炫才好看,但是完全忽略了实用性。网站跟软件不同,一般都不会有人看使用说明书,也没有网站会有使用说明,而且用户在上网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网站只要简洁方便就可以了,这也是我现在所追求的。

Two Movies, Claustrophobia and Give Love

《亲密》(Claustrophobia)是看了金像奖后想看的,主要是有林嘉欣,结果看了也看不懂。故事很简单,就8个片段,讲述汤(郑伊健)与佩(林嘉欣)之间的暗涌。故事平淡得就像每天都发生在公司里的普通事情一样,但是其表达的意思却让人深思。正如林嘉欣所言,这是适合25岁以上,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看的。比较佩服的是,据说这部电影只拍了16天,6组戏。

后来才知导演岸西也执导过《男人四十》,同样是没有看懂的电影。现在也把那剧情忘记了,只记得林嘉欣在电影中写的那篇文章很有新鲜感。如下:

重阳节偶拾

什么是重阳? 登高,鲜花,香烛,坟墓, 重阳是死人的佳节。 清净的白骨在泥土下伸个懒腰 哎哟,谁人扰我清梦。 什么是偶拾? 片段,印象,见闻,随想, 偶拾是死人的字句, 停了呼吸,缺了脉搏, 早已僵硬在辞海的乱葬岗里。 今天,乘着重阳佳节,竟然…. 哎哟,不得了,僵尸竟然复活了! ……

《爱得起》(Give Love)的故事却要简单得多,很通俗易懂。因为去电影院看《赤壁(下)》时看到其预告,也因为有梁咏琪,所以便想看。结果还是有点失望,感觉没什么深度,看了没收获。